公司地址: 广西南宁市双拥路30号南湖名都广场A栋29层
工厂地址: 南宁明阳工业园区
电话: 0771-5532776、5584999 15777168099 徐先生(业务)
传真: 0771-5532337
邮箱: hhsw@1000ao.com
10年来,中国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十八大以来,得益于中央一系列强有力的环境政策,中国在生态文明以及美丽中国的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环境形势大大改善。
今年4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让祖国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
这充分说明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为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全面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方向。
众所周知,过去很长时期以来,中国一直在走粗放型的经济发展道路,依靠资源的大量消耗来换取经济增长。这种发展方式在一定时期内确实带动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弊端也逐渐显现。
最大的影响在环境方面。过度的资源开采屡屡冲击生态红线,破坏了生态系统,空气、水、土壤这些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要素被不同程度地破坏,由此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如、、毒地等。
更为关键的是,上述这些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普通民众的生活和健康,影响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甚至成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已经到了必须要治理的地步。
久久为功,量变到质变。从环境保护到生态保护,2008年以来的10年间,尤其是近5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认识程度之深、决心之大、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执法督察尺度之严前所未有。在度过了环境保护最为艰巨的阶段后,中国的环境污染态势已发生逆转,并有了极大的改善,环境保护事业稳步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已成全社会共识。
环境保护事业稳步发展
10年来,环保部每年都会公布上一年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从这一权威发布的内容中,记者撷取的每年环保重点和整体状况如下:
2008年,环境保护的关键词是大力推进。这一年,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严重,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酸雨分布区域保持稳定。全国城市环境质量总体较好。
2009年,中国环境保护重点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2010年中国政府提出,节能减排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环境保护是重大民生问题的重要论断。上述两年,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重,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近岸海域总体为轻度污染。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酸雨分布区域保持稳定。全国城市环境质量总体较好。
2011年,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发布,重点抓好大气、水体、重金属、农业污染防治。这一年,重金属污染等严重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有所缓解,环保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保持平稳。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自此开始了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的五年。
“目前,全社会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获得感不断增强,生态文明的理念不断深入民心,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的共识已经形成。”对于这5年的环保成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在接受民主与法制社记者采访时是这样总结的。
这些成绩体现为:区域环境风险正在通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得到控制;通过打击数据造假,建立全国生态网络建设,保障了环境保护考核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倒逼地方人民政府开展转型升级;通过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模式正在确立;通过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环境保护专项督查,“小散乱污”型企业正在被清理整顿,产业结构正在科学调整,工业技术正在转型升级;通过严肃问责,侵占自然保护区、破坏湿地、污染环境的现象被大力遏制,环境保护的形式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正在被克服,一批综合和特色的国家公园已经建立,一些植物物种正在恢复,一些消失的野生动物重新出现,生物系统的稳定性在休养生息中得以增强。人民群众在具体、生动的生态文明实践中感受到了环境改善的效果。
完善的制度设计是关键
可以说,有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如今pm2.5的年均浓度逐年下降,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无论是经济增长的质量,还是效益,都在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越来越强。
10年间,伴随着环保事业稳步发展的同时,各项环保制度也在逐步完善。
2008年,修订后的《水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首次发布了《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下发实施;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2011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太湖流域管理条例》和《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配合推进《环境保护法》修订工作。
十八大以后,中央出台了“水十条”“大气十条”“土壤十条”等环境治理政策。
对于上述诸多的政策文件,常纪文表示,从过去几年出台的诸多政策文件来看,制度设计一直在整个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据着关键位置,这是中央总结过去十几年中国环境治理经验后找到的方向。
常纪文认为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在2015年8月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
他认为,这个文件明确提出对官员损害生态环境的责任“终身追究”,并规定了25种追责情形,是中国首次针对党政领导干部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追责所设立的制度性安排,是用制度治党、严格规范党政领导干部环境行为的长效机制。
此外,在常纪文看来,另一个颇具代表性的制度安排是环保督察。也是在2015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印发了《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明确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的名义,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开展督察。
环保督察制度的建立使得中央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地方的环境治理情况,也对地方政府开展环境治理起到了很强的督促作用。
“可以说,上述两项制度设计不仅让地方党政一把手看到了中央在环境治理上的决心和魄力,也让他们不敢再掉以轻心,开始认真对待生态文明建设,把环境治理与保护放到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常纪文说。
为了防止地方政府的环境数据掺假,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不仅如此,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还专门出台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在以往只考核政府的基础上,将党委也纳入考核范围,给了地方很大的压力,而这些压力也转化成了各地推进环境治理的动力。
“这两个文件的出台其实是从防止和惩治两个方面对环保数据可能存在的造假情况进行管控。”常纪文补充道。
建设生态文明成全民共识
10年时间里,从个人到企业,从地方到中央,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保护“双赢”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成为各界共同奋斗的目标。
在常纪文看来,就全国而言,各地面临的环境压力并不一样,像北京、上海、浙江这些经济发达地区其本身面临的环保压力就比较小。因为这些省市向来比较重视环境保护,那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根本无法立足。相比之下,河北、山东、河南、山西这些中西部省份因历史因素和东部的产业转移聚集了大量的落后产能,环保形势比较严峻。
“这些地区要想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有所建树,就必须要敢于革自己的‘命’,拿出壮士断腕的魄力进行产业转型,不然其经济发展就会走入死胡同。环境污染的治理压力倒逼经济转型,未尝不是件好事。”常纪文说。
与此同时,每年全国两会,环保问题几乎都成为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2008年,高增长的中国进入“水污染密集暴发阶段”,经济高速成长之痛,成为两会的关注热点。
2009年两会提出继续推进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建设,人民广泛关注资源环保问题。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2009年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夯实长远发展基础的一系列过程。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2012年两会中提到了食品安全、水污染和空气污染问题。喝干净水,吸清洁空气,吃放心食物已经成为重大的民生期待。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下决心治污,让人民看到希望。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人民并不满意的增长。”
2015年“APEC蓝”以及纪录片《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引爆2015年全国两会的话题。
2016年在政协会议上公示的268份民主党派提案中,环保提案约31份,涉及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防治和流域管理、土壤污染治理、固废处理、湿地保护、水土保护、相关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改善空气质量,蓝天必定会一年比一年多起来。
2018年,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在全国两会上表示。过去5年,仅中央财政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整个投入就达到633亿元。
不过,环境污染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环境污染的治理乃至于美丽中国的建设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国环保治理在这些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不得不正视的现实是,中国现在面临的环境问题是日本、韩国二三十年前曾经出现过的问题。
正如常纪文所言:“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环境保护与治理还远没有结束,甚至可以说是刚刚开始,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建设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