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vvn class="vlune"></ravvn>

凯时尊龙人生就是博首页


<ravvn class="vlune"></ravvn>
0771-5532776

联系我们CONTACT US

0771-5532776

公司地址 : 广西南宁市双拥路30号南湖名都广场A栋29层

工厂地址: 南宁明阳工业园区

电话: 0771-5532776、5584999 15777168099 徐先生(业务)

传真: 0771-5532337

邮箱: hhsw@1000ao.com

当前位置: 首 页 >
行业新闻
TRADE NEWS
第一任国家环保局局长曲格平眼中的环保40年
发布者 :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8-08-01  浏览次数 :1991  来源 :华夏时报 作者 :马维辉

摘要:“从1969年算起 ,我从事环保工作已经接近50年了,50年里乐观的时间不多 ,成天愁眉苦脸的 。中国的环境状况很严峻 ,我乐观不起来。”曲格平说 ,“不过,党的十八大以来 ,环保工作发生了根本变化,做了好多以前想做但做不成的事,我终于可以乐观了 。”

改革开放40年,既是中国经济高歌猛进的40年 ,也是中国环保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40年。

开放之初,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带来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1992年小平南巡 ,重化工业迎来大爆发,环境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2012年以后,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环保也迎来全面治理的新时代 。

自从1982年中国设立正式的国家环保机构以来,环保部门延续着“逢八必升”的历史。1988年国家环保局从城乡建设部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副部级单位 ,1998年升格为国家环保总局 ,2008年升格为国家环保部,2018年又再次升格为国家生态环境部。40年间 ,国务院组成部门里只有它一直在升级 。

40年间 ,能够从头至尾一直参与和关注环保工作的人不多 ,曲格平就是其中一位 。他是中国第一任常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代表、第一任国家环保局局长、第一任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也是中国环保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被外界称为 “中国环境保护之父”。

过去,他曾经痛心疾首地呼吁,“中国的环境指标从来没有完成过,经济计划年年超额完成,环境保护计划却年年完不成 。”而今 ,他却说,“中国环保工作的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环境问题终于和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了。”

“从1969年算起,我从事环保工作已经接近50年了 ,50年里乐观的时间不多 ,成天愁眉苦脸的 。中国的环境状况很严峻 ,我乐观不起来。”曲格平说 ,“不过 ,党的十八大以来,环保工作发生了根本变化 ,做了好多以前想做但做不成的事,我终于可以乐观了 。”

追忆中国环保的历史,曲格平觉得有两位人物影响至深,一位是周恩来总理,没有他 ,环保事业起步至少要晚10年;另一位则是习近平总书记,没有他 ,环保工作至今还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找不到正确的方向。

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1972年6月5日,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正在这里召开。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 ,曲格平也参加并见证了人类首次环境会议的盛况。

参加国际环境会议 ,这在今天看起来似乎是司空平常的事,但在那个时代却极不寻常。彼时 ,国内的极左思潮还在宣扬“社会主义没有污染”,但实际上,官厅水库、桂林漓江等地已经出现一些局部、点状的污染问题 。能够参加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讨论“社会主义的黑暗面”,甚至可以称之为一个奇迹。

力排众议决定参加这次大会的是周恩来总理,1970年,他从一位日本记者那里听到了关于日本“公害病”的介绍 ,开始敏感地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在他的指示下,中国派团参加了首次人类环境会议,并于1973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开启了中国环保事业的历史 。

“其实 ,周恩来才是中国环保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中国环保的第一人。”曲格平说。

时间来到1979年 ,这是一个标志性的年份。从这一年起 ,中国开始改革开放 ,经济发展迎来40年高速增长期 。也是在这一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正式颁布 ,标志着环保工作开始迈上法制轨道。

不过,直到1992年 ,中国经济仍旧是在探索中前进 ,环境污染也大都是以局部和点状污染为主,主要污染源来自乡村 ,是乡镇企业大发展所带来的产物。

曲格平印象最深的是治理漓江。1973年,邓小平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桂林参观访问时就发现,漓江沿岸有多处工厂污水直排漓江 ,环境污染严重。1979年1月,国务院批转《关于桂林风景区污染治理意见的报告》,漓江综合治理工程正式打响 。

“邓小平当时说了一句话:‘如不解决漓江污染 ,将功不抵过。’所以广西自治区政府非常重视,开展调查研究 ,治理了一阵子 ,可效果不明显 。国务院又派我去调研,我沿着漓江看了一下,发现工厂  、造纸厂等都是沿江而建 ,排污非常方便 ,漓江的水量又不大,所以污染非常厉害。想来想去 ,如果不关闭这些工厂 ,即使采用最好的技术也解决不了污染 。”曲格平说 。

他把这个想法跟自治区政府进行了沟通 ,对方听了直摇头,都认为把工厂全部关闭是不可能的事情 。“官司”最后被上报给时任国务院财经委副主任李先念 ,在李先念的支持下 ,漓江沿岸的37家工厂全部被关停。

“这是中国第一次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下这样大的决心 。”曲格平说 。

不过 ,在那个阶段,环保工作更多的还是建章立制。1979年颁布环保法,1989年又作了修订,还有各单项法律,如水污染防治法 、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构成了初步的环境保护法律框架。

特别是在1983年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宣布,环境保护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也是继计划生育之后中国的第二项基本国策 ,把环保工作提到了很高的位置。

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

1992年 ,是转折性的一年,中国经济开始进入20年的飞速发展期,环境状况也迎来压力最大的时期。

这一年,小平南巡讲话,中国掀起了新一轮的大规模经济建设 ,加之80年代乡镇企业的无序发展,导致的结果就是环境状况日益恶化。江河湖泊污水横流 ,蓝藻大面积爆发;城市里空气质量变差,呼吸道疾病急剧上升 。

尤其是2002年至2012年10年间 ,重化工业迎来了“黄金十年”,大批钢铁 、水泥、化工 、煤电项目纷纷上马,这些项目的共同特点就是“三高”——高污染 、高排放 、高耗能,致使能源资源全面紧张,污染物排放居高不下。

“大家都说中国只用30年时间就走完了西方200多年的发展路 ,但环保方面我们也只用30年时间就走完了西方100多年的污染路。”曲格平说,“1992年以后重化工业的大发展,使得中国进入了环境压力最大的时期,现在所有的环境问题都是这一阶段积累和产生的 。”

该阶段的特征 ,就是环境污染全面告急 ,范围由原来的局部扩展到全国 ,种类也由单一的水污染增加到水、气、土 ,中国的环境状况亮起了红灯。

面对这一形势 ,环保工作能做的也只是重点治理 。代表性的工作就是治理“三河(淮河、海河 、辽河)三湖(滇池、太湖、巢湖)一市(北京)一海(渤海)”,其中最典型的是治理淮河 。

“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 。”一首民谣唱出了淮河污染的严重 。1989年和1994年 ,淮河先后两次发生水污染事故 ,使得安徽 、江苏150万人出现饮水困难 ,也促使国务院下定决心治理淮河污染,提出了“在本世纪内让淮河水变清”的目标。

1994年5月 ,安徽蚌埠,时任国务委员的宋健代表国务院宣布,淮河污染治理启动。随后的4年间,淮河流域关闭了999家小造纸厂 ,对1139家污染企业完成了污染治理改造。曾经一度 ,曲格平发现淮河干流一些主要监测断面的水质已有明显好转,有的已经接近了三类水的标准。

但遗憾的是,由于产业结构没有彻底转型,这些小企业最后又死灰复燃了,淮河污染也随之反弹 。直到现在,“让淮河水变清”的目标仍旧没有实现 。

“淮河治理虽然取得初步成效,但治理成果难以巩固 ,主要是因为污染增长的速度远远大于环境治理的速度,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环境欠账最多的时期 。”20年后的今天,曲格平总结说。

这一时期,中国的环境保护法律也在逐渐完善,陆续出台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 ,形成了由8部环境保护法律、15部自然资源法律、50余项行政法规 、近200件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1600余项地方性环境法规规章组成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

而继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以后,1995年,国家又将可持续发展制定为国家战略,成为了与科教兴国战略比肩的第二大国家战略。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中国经济高速飞驰的列车,在2012年忽然慢了下来 ,增速跌破了8%。从那时起,环保工作也进入了全面治理的新阶段。

转折点发生在2013年,年初的一场大范围雾霾 ,引发了公众关于大气污染问题的关注 ,也使得PM2.5成了当年的热搜词 。随后黄浦江上“奇幻漂流”的死猪、河北沧州一鸣惊人的“红豆局长”又让公众意识到,污染问题决不仅仅是雾霾这么简单。

全面治理环境污染,标志性的事件是国务院先后发布三个“十条”。2013年9月,《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又称“大气十条”)印发,吹响了气、水、土“三大战役”的号角 。2015年《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又称“水十条”)和2016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又称“土十条”)的印发 ,使得“三大战役”的大招终于凑齐。

2017年年底,是“大气十条”第一阶段的考核节点 。各项数据显示,“大气十条”第一阶段的目标全面实现,“三大战役”初战告捷。

不过 ,接下来的任务更加艰巨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用3年时间打赢污染防治的攻坚战 ,其中又包括蓝天保卫战 、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水源地保护、黑臭水体治理、长江保护修复 、渤海综合治理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七大标志性战役 。

这一阶段环保工作的特点 ,就是把生态问题也加入了进来 。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原本就是密不可分的,打一个通俗的比方 ,生态保护好比是分母,污染防治是分子,环境质量则是商。分母做大,增加容量 。分子做小 ,减少排放。环境质量才能好上去。

2018年3月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组建生态环境部,不再保留环境保护部。到了5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又正式召开 ,会上提出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而在此前,这个大会的名字一直是叫“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上世纪80年代是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90年代是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现在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基本国策到国家战略再到文明形态,环境保护的概念一直是在不断地升华和飞越 。”曲格平说。

曲格平看过很多国外环境保护的书,也经常把中国的环保工作与国外相比较 。他觉得,中国过去把环境问题看得太简单了,认为它就是污染治理,而没有把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

直到党的十八大以后,环保工作才慢慢与经济发展发生交集。曲格平回忆,早在习近平担任浙江省委书记和上海市委书记期间 ,他就与习近平有过接触 ,当时还一起讨论过环境与发展的话题。习近平认为 ,环境与发展是紧密相连的,不能把它们分开看待 ,这在当时的省委书记 、各部部长中显得很特别。

“我当时还和环保同志们讲,中国的省委书记要是都有这样的理念就好了 。”曲格平说。

曲格平没想到,十八大以后,党中央提出了“五位一体”思想,环境问题竟然真的与发展问题联系在一起了 ,解开了他多年耿耿于怀的症结。

“如果没有习近平,中国的环保工作还得继续摸着石头过河。”曲格平说 。

免责声明:本版内容来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QQ:190512968)删除 。

<ravvn class="vlune"></ravvn>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