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vvn class="vlune"></ravvn>

凯时尊龙人生就是博首页


<ravvn class="vlune"></ravvn>
0771-5532776

联系我们CONTACT US

0771-5532776

公司地址 : 广西南宁市双拥路30号南湖名都广场A栋29层

工厂地址: 南宁明阳工业园区

电话 : 0771-5532776、5584999 15777168099 徐先生(业务)

传真: 0771-5532337

邮箱: hhsw@1000ao.com

当前位置: 首 页 >
行业新闻
TRADE NEWS
用主动曝光推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研讨会综述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18-09-28  浏览次数:2187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宋杨

今年5月召开的全国保护大会对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了系统部署和安排。全国生态环境宣传工作会议也对当前和今后的生态环境宣传工作提出了要求 ,就是要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加快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强大合力。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精神及全国生态环境宣传工作会议有关要求,省、市两级要依托党报 、电视台、政府网站,曝光突出环境问题 ,报道整改进展情况 ,加强舆论监督。生态环境部近日发文,肯定了浙江省 、四川省乐山市设立生态环境“曝光台”等典型做法及其成效。

设立“曝光台”有哪些重要意义?对于“曝光台”的设立和下一步发展有哪些建议?如何破除环保谣言应对突发舆情?在2018年中国环境报社宣传工作会议“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研讨会上,来自基层生态环境部门的负责同志就这些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 。

“曝光台”对于提升地方党委政府公信力、推动环境问题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设立“曝光台” 、曝光突出环境问题,彰显了治污的态度、决心和信心 ,也增强了地方政府和生态环境部门的公信力 。

“‘曝光台’的设立 ,是地方党委政府履行生态环保职责、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贯彻实施习近平思想的一个重要体现和有力抓手。” 浙江省温州市环保局党组成员、调研员刘建农表示。

自2014年3月起,浙江卫视《今日聚焦》节目重点对各地“五水共治”和“三改一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公开曝光 ,截至2018年6月底 ,共播出涉及环境污染问题334期。“省里的《今日聚焦》和温州市的《新政聚焦》,都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发挥了重大作用 。”刘建农认为,可以用4个“解”来概括,即解放思想 、解决问题、解除负面影响和解疑答惑 。“设立‘曝光台’ ,是地方党委政府解放思想、转变工作理念的体现,把以前不敢说的问题主动拿到公众面前说 ,暴露在阳光下。这也是打造开放型政府的一个具体举措 。”

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环保局局长杨灵也表示 ,通过设立“曝光台”,政治效益凸显出来了 ,形成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局面。“我们建立了挂牌督办机制,曝光的问题要一抓到底。市委督查室会对曝光的问题立即进行交办 ,点对点,交办问题时有明确的责任单位、整改措施 、整改时限等,清单制加责任制 ,确保每一个曝光的问题都有人负责。同时,问责与问效并重,对整改问题不力的,该约谈约谈,该问责问责。”

乐山市在2017年7月率先开设了“环境曝光台”,坚持问题导向,形成生态环境问题搜集 、曝光、办理、反馈、评估 、销号的全程问题解决链条 ,以点带面,追本溯源 ,构建起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截至2018年6月 ,乐山市通过“一台”(乐山广播电视台)、“一报”(乐山日报)、“一网”(乐山新闻网)共曝光生态环境问题356个,取得了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的生态效益、人民群众支持点赞的社会效益和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发展效益等环境保护“蝴蝶效应”。

“主动曝光问题 ,对地方政府来说也是消除负面影响的一个手段。试想 ,如果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总是得不到解决 ,群众就会不断地进行信访、上访 ,形成舆情 ,这对地方政府而言也是一种隐患。‘曝光台’的设立,服务了群众,政府部门也从中得到了益处 。” 刘建农说。

通过“曝光台”,有哪些推动环境问题有效解决的案例?基层生态环境部门的有关同志也在会上进行了分享。

广东省江门市环保局副局长赵炎强分享了一个当地通过“红黑榜” ,解决河边垃圾堆积历史遗留问题的例子。“天沙河有一小段岸边多年以来积存垃圾的现象比较突出,通过曝光 ,一周之内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同时还建立了定期巡查和保洁制度。”

刘建农也表示,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解决起来比较难的问题,一经曝光 ,地方有关领导、责任部门等都会立即出来把问题讲清楚,并做出承诺 ,针对这些被曝光的问题,相关部门会紧密合作,往往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予以解决 。“所以说,‘曝光台’推动了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推动了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

河南省郑州市宣教中心主任王令说,负面信息的曝光 ,可以增强企业的环境守法意识 ,推动其履行环保职责,进而提升和治理水平。

主动曝光也是正面宣传 。被曝光的问题,很多都是老百姓身边的问题 ,比如环境卫生问题、道路建设问题等,都事关民生 。通过对曝光问题的解决,可以让公众了解政府各部门间的职责划分 ,避免公众一遇到环境上的问题就认为是生态环境部门的责任 。而且,群众的举报得到回应后 ,能增强他们对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的期盼和信心。

“‘曝光台’曝光后 ,地方政府各相关部门的领导势必要站出来做出整改承诺 ,履行各自职责 ,自己部门的问题自己领走 ,在这个过程中,公众就对职责划分有了进一步了解。”刘建农表示,通过一个一个问题的解决,公众对优美环境的信心会越来越强,由点到面 、由表到本、从时间到空间 ,通过若干年的努力,生态环境一定会越来越好 ,还老百姓蓝天白云、鱼翔浅底 、田园美景。

建立回应机制 ,用好有奖举报手段,推动“曝光台”发挥持久有效作用

怎样设立“曝光台”?如何更好地推动环境问题的解决?论坛嘉宾对此也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和建议。

“我认为,要做到5个‘有’,即有力、有序、有据、有度、有别。具体来说,就是对问题的解决要有力,要按照程序办事 ,做到事实准确 、有理有据;有度就是每起问题的报道要选对角度,坚持正向的宣传报道。”杨灵认为。

“问题曝光了 ,就要有相应的回应机制 ,做到善始善终。”刘建农表示,问题被曝光之初既然做出了整改承诺,就要对老百姓有一个交代。乐山市在这方面先行做了探索,据杨灵介绍 ,乐山市建立了对标清单销号机制,确保案结事了。“除了‘曝光台’,我们还设立了环保回音壁,在曝光新问题之前 ,先对上一期曝光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公布,做到事事有回应。”

对于问题线索难找的情况,王令给出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手段,即有奖举报 。“原来关于环境问题的举报都集中在‘12369’举报平台,渠道比较单一。后来我们研发了‘郑州环保有奖举报’微信服务号 ,公众可以随时把身边的环境问题通过照片、视频等方式上传到微信平台进行举报,查实后以微信红包的方式发放奖金,简化了公众举报的流程。”今年1月~8月 ,发放的举报奖励已经达到53万元 。“我的办公室离发放奖励的办公室很近,有一次看到一个阿姨领了500元钱,说这个月的买菜钱有了。”王令表示 ,现在很多老百姓已经习惯了通过各种方式举报身边的环境问题,对于线索的搜集是一个有效的助力。

乐山市也设立了有奖举报制度。杨灵介绍说 ,为了全面搜索信息,向社会公布了24小时举报电话,举报问题得到核实后 ,可以领取100元~1000元的奖励。“我们统计了一下,受理的问题举报中,群众举报占了75%。”

除了建立有奖举报机制和回应机制外,对于“曝光台”组成人员,也应该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能力建设。刘建农认为 ,“曝光台”的设立少不了一套工作专班,其构成人员不一定是生态环境系统的人,可能大部分都由记者组成 ,有些人可能对环保并不了解,尤其是对大环保的工作职责、职能也并不了解 ,在成立“曝光台”之前 ,要对工作专班的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让他们知道哪些是由生态环保部门处理的,哪些是由其他部门处理的 。因为一个环境问题的产生,有些成因错综复杂 ,所以要使他们懂得相关知识 ,这样问题曝光出来后,责任认定也会相对准确一点 ,客观一点。

“环保‘曝光台’应该由地方党委宣传部来牵头,党委督查室参与,地方党委政府要切实承担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杨灵表示。

关于问题曝光后的问责,不少嘉宾表示 ,要避免把曝光环境问题变成曝光生态环境部门的问题,避免一追责就追环保部门的责。

探索建立从发现曝光到整改销号的全流程工作机制 ,压实从党委政府到排污主体的全链条责任体系,推进从个案办理到行业联办的全领域整治提升,对使“曝光台”成为新闻舆论监督的品牌 、压实责任的抓手、全民参与的平台以及展示从严执法的窗口 ,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

铲除环保谣言滋生的土壤 ,积极应对突发舆情

“如果把环境污染治理作为一场战役的话,环境舆论处理得好就能兵不血刃,如果做得不好就会被牵着鼻子走,非常被动。” 王令的这一观点,很好地表达了舆论监督对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意义  。

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特别是在推进七大标志性战役和四个专项行动中,因为执法监管的不断加严 ,以及中央环保督察等持续发力,一些违法者出于维护自身非法利益的目的 ,对正常的生态环境执法监管进行阻挠和干扰,由此可能出现新问题 、新情况。

为什么现在环保谣言多?“这说明生态环保工作现在越来越重要了,与群众的生产生活非常紧密,所以才会有持续 、高度的关注。也说明现在仍有一些环保政策和措施没有完全被公众接受和理解,在一些方式方法上 ,有些地方也确实还存在一定差距 。”山西省临汾市环保局副局长赵向阳表示。

谣言产生后,如何破除?如何有效应对环境舆情?基层生态环境部门同志分享了他们的想法。

陕西省西安市环保局法宣处王双瑾结合前段时间发生在陕西的灶台上贴封条这一谣言 ,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从这起事件的处理中 ,她认为,当谣言出现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在第一时间发声,为环保正名,引导舆论。即使事情本身并不是生态环境部门的主要责任 ,也要及时表明自己的观点。

安徽省安庆市环境信息中心主任江小平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今年6月,我们在处理某石化企业的一起舆情时 ,第一时间启动了应急预案 ,立即到现场进行监测和调查研究,实时公布调查结果,舆情得到有效控制。”

“舆情事件发生后 ,在掌握真实情况的条件下,地方政府部门必须第一时间发声,不仅是在主流媒体,还应该利用好网站、微博 、微信等新媒体,还有社会组织 ,让大家联动起来 ,利用他们的力量,组成联合阵线,这样公众也比较容易接受,而且传播速度会很快。”江苏省常州市环保局办公室副主任孙雪云表示。

此外,要与党委宣传部门 、公安部门、网信办等建立联动机制。“通过联合会商,进行研判,可以有效控制住舆情。”江小平说。赵向阳也提出,一些舆情事件,单靠生态环境部门是很难化解的 ,需要地方党委政府牵头 ,调动宣传 、公安等部门的资源 ,组成联合战线 ,共同应对 。

“面对企业的一线人员更多的是执法人员 ,建议环境执法人员也发挥出宣传员的作用,把每次执法当成一次宣传 ,在执法中去推动政策的宣贯 、环境知识的宣传。”王双瑾认为,生态环境业务部门不能说自己与环境宣传无关,要在做好业务的同时也做好宣传工作。

“对公众也要加强环境知识的宣传教育,一些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有时是因为公众不了解真实的情况,对一些环境知识不了解,所以容易人云亦云 。”孙雪云认为,加强环境知识的普及 ,可以有效遏制谣言的产生和传播。

“谣言止于真相的现实存在 、止于真相的权威确认、止于真相的及时披露、止于真相的广泛传播。疏堵结合,才能铲除环保谣言滋生的土壤。”赵向阳表示。

同任何领域的治理一样,高效的信息披露,直面问题的“揭丑”,也是环境治理不可或缺的一环 。生态环境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要凝聚公众的力量,推动环境问题的解决,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免责声明:本版内容来源自互联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QQ:190512968)删除。

<ravvn class="vlune"></ravvn>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