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地址: 广西南宁市双拥路30号南湖名都广场A栋29层
工厂地址: 南宁明阳工业园区
电话: 0771-5532776、5584999 15777168099 徐先生(业务)
传真: 0771-5532337
邮箱: hhsw@1000ao.com
此次肺炎疫情,对不少行业产生影响,很多企业遭遇困难,政府也积极出台政策予以支持和鼓励。环境产业关涉民生,也身列其中。在疫情期间,企业都遭遇了什么问题?如何应对的?疫情过后,还会有什么影响?在遭遇困难的同时,行业整体会有哪些变化?作为产业纵深服务平台,带着这些问题,E20环境平台特别向标杆企业的掌门人叩问,采访他们克服困境的道路,找经验、谈应对、观未来,拨开迷雾,金声玉振。在此致谢。今天特别发布中广核有限公司总经理雷霆的专访内容。
相关阅读
中广核环保产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9月,是伴随着核电行业成长起来,中国广核集团布局在水务环保领域的全资子公司。
公司业务涵盖城镇供排水、区域水环境治理、建设、智慧水务、、海洋环境修复、工业废气治理等领域,实施多元化的投资模式,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水务环保问题解决方案。目前,公司项目遍布广东、广西、湖北、江苏和江西等多个省市,可为客户提供规划、投资、建设、到运营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服务。
公司采访内容具体如下:
雷霆
1.疫情之下,您如何看待环保行业的发展形势?
随着近期疫情得到控制,在“防疫+复工”两手抓的基础上,中央和各部门敦促基建项目开工的消息不断传来,整个市场项目开始复苏。2020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强化环保产业支撑,为环保产业的新发展指明了方向。顶层设计之下,迎来了“新基建、新风口”的浪潮,我们大胆预判,环保行业发展不仅不会受疫情削弱,还会有所加强,并呈现出“三化一高”的发展趋势,也就是“规模化”、“系统化”、“精准化”、“高标准”:
一是时代呼唤领军企业,市场驱动“规模化”发展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提高环境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不仅充分体现了政府对环境治理的高度重视,也是时代对环保领军企业的迫切呼唤。
疫情发生以来,众多环保企业纷纷投身这场攻坚战役,驰援武汉疫情防控。以央企、地方性国企为代表的环保龙头企业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不计代价、不讲条件,充分发挥国家队政治、组织、治理优势,一面全力支援疫情防控,一面有序推进复工复产,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国计民生保障者的使命与担当。
其次,水务行业的全国化、集团化和规模化的综合升级,有助于加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环境综合整治,集聚发展的规模效应、协同效应,提高企业运作和管理效率。
其三,目前整个环保行业大多处于“小、散、杂、乱”的现状。由于疫情的发生,数量众多的中、小环保产业可能会出现现金流紧张等情况。在央企中,有近50%甚至50%以上的企业,都建立了环保板块。央企有必要也有责任,扛起环保投资的大旗,发挥资源整合和产业整合作用,并抓住契机实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和市场资源的有效整合,助力和美丽中国事业建设,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二是行业调配整合,倒逼产业链“系统化”。
疫情的发生,让政府、企业到民众,都更多的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环保基础设施投入加大,行业发展步伐加速。
尤其从政府层面来看,水环境治理系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供水、排水、之间存在强关联性,供水水源地具有跨地区、供水互通互联特征,污水的治理排放情况对流域治理有着直接影响,流域治理情况又是全国供、排水的链接纽带。
在水环境综合治理领域,切断新冠肺炎病毒乃至于未来其他病原体的传播,就需要打造“供排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厂网一体化”的新型“大水务平台”,以系统化的产业链,打破供排水、地区间、厂网间各自为政的治理模式。
三是智慧时代将至,“精准化”带来新动能。
疫情让我们认真思考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和规律,对新技术创新、管理优化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在远程化、不聚集、少人工甚至无人工的条件下,安全、稳定、高效地开展运营管理工作。答案就是智慧水务的应用,通过大数据、云技术、人工智能、模拟软件、互联网、物联网、自动化等与水环境治理的结合,推动“智慧治水”。
此外,本次防疫将在短期带来大量的医疗废物处置业务,有利于之前在此领域布局的企业;从长期来看供排水厂运营的防护要求会进一步得到重视和提升,老旧城区的管网改造会提上日程;业务整合窗口期的进一步扩大,可以抓住契机实现市场资源的有效整合等。
四是未来的环保产业,“高标准”是趋势必然。
疫情的出现,国家对于城乡居民卫生习惯的规范化、环保行业的标准化要求将进一步提升,加之新冠肺炎具有粪口传播的可能性,必将引发对水资源的消毒处理的关注。2020年1月以来,部已印发了系列文件,安排部署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监管工作,规范医疗污水应急处理、杀菌消毒要求,防止新型冠状病毒通过粪便和污水扩散传播。后续,将催生出一些列高标准规范、监测手段及先进技术,从而扩大水消毒市场领域的扩张,、固废处理等领域的提标改造是值得关注的方向。
2.面对各种变化,有哪些应对思路和具体措施?
根据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联合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发布的《中国环保产业分析报告(2019)》,预测接下来的几年,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环保产业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们一贯提倡环保项目“高质量发展”,对此,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准备:
一是全力做大做强规模,形成中广核环保品牌。
加强对“水安全”的综合治理,将中广核的“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相匹配,实现“安全+环保,中广核最好”;
加强与政府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地方水务企业混改,拓展重大环保水务项目;
加速进军环境产业,勇担央企责任,用足用好央企政策,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强化资本后盾,推动产融结合,使企业焕发活力,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
发挥央企在环境治理方面的示范带头作用,努力将中广核环保打造成为行业领先的水务环境系统服务商,进入全国城市水务环境系统运营商的先进行列。
目前,我们正在打造“水环境4.0大水务平台”投资模式,为城市水循环提供系统化服务方案;我们中国广核集团银行授信达8000亿,中广核与国开行签订“共抓长江大保护”合作协议,正在推进环保产业基金的募集,具备水务市场资源整合实力。
二是“四水”物联融通,系统打造新型大水务平台。
疫情之后,“集团化作战”对我们各细分领域的要求愈加凸显,肩负央企使命的我们,会在进行下一步的大力整合。水务行业高度业务集成化集制造、输送、配送和零售等多个环节为一体,能够提高企业运作和管理效率。
我们秉承着“水循环4.0”发展理念,以实现“供排一体、城乡一体、厂网一体、五水共治、智慧水务”为目标,从城市水循环和水平衡的理念出发,统筹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四方面的问题,打造“供排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厂网一体化”的新型“大水务平台”,为城市水循环提供系统化服务方案。
“大水务平台”对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进行综合整治,确保社会水循环能够与自然水循环相互贯通,城市水循环系统的资源平衡,实现水安全的保障和水环境、水生态的良性发展,构建宜居的城市水文化。
三是精准发力行业痛点,贡献环保运营智慧。
我们时刻关注业务“风向标”,将认真地研究市场规律,提升战略规划,统筹政府、大众需求,提供更完善的环保新业务。
组建多维度技术联盟,充分发挥公司平台效能,联合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伙伴,强化技术研发、技术合作,集成突破创新,不断为环保行业赋予新“动能”;
协同打造精品水务项目,引进欧洲EAA垂直智慧污水处理技术,实现该技术的吸收、转化、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建成示范标杆项目,市场推广形成一定规模。
同时,我们正在加强智慧水务建设,通过大数据、云技术、人工智能、模拟软件、互联网、物联网、自动化等与水环境治理的结合,发挥智慧水务非接触式服务功能,从容应对突发状况,确保安全、稳定、高效地开展运营管理工作,推动“智慧治水”。
四是建设智慧水务,探索高标准环保“新”生态。
第一,我们关注监测、技术的完善与提升,大力研发一系列高标准规范、监测手段及先进技术,在水消毒市场领域的扩张。
第二,我们正在积极研发消毒方面的监测和技术标准,针对疫情过后大面积的消毒残液对供水、排水以及水生态生产的影响,做好评估和应对措施,切实保证水安全。
第三,我们将勇于探索环保新领域,深入项目“深水区”,促进行业系统,打造高标准的环保“新”生态。譬如,污水处理方面,从之前解决的“有”“无”问题之后,后续更应强调“有”到“精”的高标准转变。
以上,让我们对未来更有信心!
3.针对疫情,中广核环保在湖北本地的项目运营管理方面有哪些挑战,及应对举措?
此次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整个国家社会组织,社会治理,人民生活习惯可谓影响深远。特别是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处专家介绍,新冠肺炎具有通过气溶胶和粪口传播的可能性,给整个环保企业运营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们在湖北有水务环保领域子公司2家、下辖9个供排水厂站。疫情期间,我们在供排水、供热、污水处理等各方面,都对城市正常运转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身处疫情重灾区,面对防护物资短缺、人员调配困难、物资供应不畅等方面困难,我们充分发挥现有智慧水务功能,推行非接触式服务,从容应对突发状况。重点关注进水中可能残留的余氯对生化系统造成的不良影响,通过适当提高生化系统浓度、增大曝气量等技术措施,提升生化系统抗冲击能力,同时,强化出水消毒,确保出水粪大肠菌群数稳定达标。供水厂方面,做好原水水质管控,根据管网末梢水余氯含量适当提高出厂水消毒剂投加量并同时做好重点客户供水保障,加强与用水客户信息互动。
目前,在鄂供排水厂站均保障了生产正常,全部稳定达标运行。我为奋战在一线的中广核环保人点赞!
4.如果可能,您希望政府、平台、同行等各方力量提供什么样的支援?
一是政府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形成统筹规划。在税收优惠、企业融资、上市、调价等方面给予绿色通道,在政策支持和物资保障方面给予环保企业更多的重视和帮助。
二是平台方面,提供更多最新的行业资讯和市场机会,提供政策解读、资金准备和作业指引。
三是同行之间,有更多的机会交流,通过技术研发、技术合作、技术支持,携手承担环境治理社会责任,国企+民企协同,通力合作,形成环保合力,构建良好的和谐环保生态圈,共同助力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