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1-05-12 浏览次数:1880 来源:中国环境报
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就新形势下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十三五”以来,我国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解决了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但从目前来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并不稳固,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出现反复。还有一些问题持续多年仍未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同时,各地在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新的环境问题。“十四五”时期,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
要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进一步提高污染防治攻坚成效。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仅要增强必胜的信心和决心,还要讲究方式方法,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要摸清生态环境状况和特点,把握治理规律,树立系统观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治污取得更大成效。在治污攻坚战中,要做到问题、时间、区位、对象、措施“五个精准”,有的放矢,实处发力,提高破解生态环境问题的精准度。要深入研究污染形成机理和问题产生原因,把握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切实提高治理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理、依法保护,以法治的力量保护生态环境,用法律的武器惩治环境犯罪行为。
要保持攻坚力度、延伸攻坚深度、拓展攻坚广度,推进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仍是低水平的,与美丽中国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较大差距,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进入“十四五”时期,污染防治攻坚战由“坚决打好”向“深入打好”转变,“深入”意味着要拓展到更宽的领域、更大的范围,触及的矛盾和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宽。为此,我们要把握好新发展阶段生态环境治理特点,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加快调整产业、能源、运输结构,更加注重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从根本上缓解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要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以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为主线,聚焦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领域,攻坚克难,实现新突破。要拓展污染防治攻坚领域,除了常规污染物之外,要更加重视新污染物治理,防范生态环境风险。要推动污染治理向乡镇、农村延伸,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补齐生态环境治理短板。
要聚力攻克人民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以群众的获得感检验污染防治攻坚的成效。人民群众是否感受到了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是从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有没有解决开始的。从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举报情况来看,有关噪声、粉尘、油烟、异味、污水、垃圾等环境问题依然不少。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必然影响群众的生活质量。群众的满意度是检验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的重要标志。群众举报投诉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环境诉求,是精准发现问题线索的“金矿”,也是污染防治攻坚的方向。各地党委、政府要把解决老百姓身边环境问题作为“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内容,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要集中力量攻坚,迎难而上,不能避重就轻绕着走。对重点难点问题,党委、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一把手”要亲自挂帅,加强统筹协调,推动问题解决,以看得见的成效取信于民。
改善环境质量需要久久为功,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需要愚公移山的意志。面对矛盾和挑战,我们要担当作为,坚持不懈,奋发有为,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免责声明:本版内容来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QQ:190512968)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