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待“蝶变”的环保产业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1-02-20 浏览次数:1627 来源:《中华环境》
“十三五”是环保产业高歌猛进的五年,成绩斐然,却也有很多遗憾。虽然“十四五”规划尚未出台,但结合大量相关文件和规划,依然可以对未来5年的环保产业发展趋势做出判断。作为影响环保产业的外部政策环境,较为确定的正面因素是环境监管在“十四五”将进一步趋严,并逐步走向科学化和透明化;不确定的因素是整个公用事业体制改革走向。当然,外部形势影响下的宏观经济增长如何才是环保产业面临的最大风险。
这五年,在城市污水处理行业,《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开黑臭水体治理阀门,吸引了大量投资,但也暴露了当前城市厂网管理的不系统和管网所需修补的巨大黑洞;这五年,PPP引来大量民营企业,却最终发现其并不适合资本市场。下个五年,可以看到河道断面监管将更加严格,城市水环境的系统施治和提质增效,将对水务企业的厂网一体化和雨污整体运管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各种技术性难题不小,也给中小技术企业更多的创新机会。“十四五”末预估2.5亿吨污水厂运营的节能降耗,结合碳减排的新要求,也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在城市固废界“唱主角”的垃圾焚烧必将继续勇往直前,但国补退坡的挑战会对低品级的焚烧项目产生相对更严重的影响。这个领域的行业集中度还将提高,整合并购将在“十四五”期末发生。固废领域的多元化布局也将继续深化,恰好配合了垃圾分类和无废城市建设的需求。同时,垃圾分类的经济可持续和效益可评价的问题将逐步凸显,固废的资源循环也将面对类似的困境。
不同于上述两个细分领域的环保产业的升级需要考虑复杂的政府治理、公共管理和政企界面带来的巨大干扰,工业治污领域受到的政商界面干扰较少,发展环境相对单纯,限制条件更多来自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前景乃至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总体来看,该领域“十四五”期间很大概率将逐步移位于提高资源循环和降低耗损。相关的中小技术企业和科创板民企上市“新贵”大概率将获得勃勃生机,资本游戏的冲击相对较小,技术驱动要素更加占据主导。
土壤修复产业除发展不良以外,起步没多久就开始展示出令人失望的苗头。规模较大的土壤修复项目从一开始就被大型施工企业掠夺,导致项目以施工和垫资能力为驱动而非以技术为驱动,而小项目则受地方保护等因素影响较大,专业性土壤修复公司面临前后夹击。这个细分领域的产业健康化发展或许会比其他领域来得更晚。类似的还有农村环境治理。随着环境监管的逐步到位,这些领域的进步或许可期。
总之,与“十三五”相比,“十四五”期间资本的力量也许可以退潮一些,技术的翅膀可以更硬一些,资金的来源可以多元一些,企业的“真货”可以更丰富一些。“两山论”的摸索、市场化机制的深化、价格体系的重构,都是“虽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环保产业破茧所必须闯过的关卡。
免责声明:本版内容来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QQ:190512968)删除。